吴三桂进入京城面圣,其实是内阁次辅杨嗣昌的意思。
掌控军权的杨嗣昌,对于诸多的将领进行了仔细的分析,认为目前的情况之下,皇上有必要笼络北方的总兵,只有真正掌控了这些总兵,北方才有真正稳定下来的机会,而皇上需要笼络的人员之中,新任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首当其冲。
原山海关总兵祖大寿已经投降了大清,而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,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,可以说吴三桂年纪轻轻能够成为镇守关宁锦防线的总兵,祖大寿功不可没,可已经投降的祖大寿,是不是会对吴三桂产生负面的影响,这是谁都说不清楚的事情。
一旦山海关出现问题,那么大明的京城就彻底完蛋了,京城根本无法抵御后金鞑子的铁蹄,到了那个时候,谁也救不了。
杨嗣昌的分析是准确的,皇上同意让北方的部分总兵进入京城。
其实杨嗣昌准备皇上召见的总兵人选,远不止北方的,还包括南方的,这里面就包括浙江总兵黄得功、云南总兵沐天波,以及福建总兵郑芝龙等人,也就是说,郑勋睿想到的人选杨嗣昌同样想到了,可惜目前的机会不成熟,后金鞑子依旧在北直隶肆掠,这些总兵若是来到京城,可能面临太多的危险,只能够等到后金鞑子撤走之后才能够召见。
吴三桂等人进入京城,同样面临危险,只不过他们这些总兵经历了太多的厮杀,能够抵御小股的后金鞑子,且依托情报的作用,找到进入京城的最佳时机。
吴三桂接到敕令之后,几乎没有什么犹豫,马上启程前往京城。
山海关距离京城六百多里地,需要穿过永平府进入到顺天府,一路上是充满危险的,万一遇见了大股的后金鞑子,是不是能够保住性命不得而知,但吴三桂还是决定进入京城。
其实吴三桂内心也是忐忑不安。
松山之战的大败,吴三桂也是遭受了损失,更让他担心的是,舅舅祖大寿投降了后金鞑子,尽管说朝廷任命他为山海关总兵,接任了祖大寿的职务,可谁知道朝中的诸多大人是怎么想的,会不会暗中弹劾。
接到朝廷的敕书,吴三桂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他认为如今的情况之下,朝廷是不可能对他动手的,毕竟后金鞑子正在北直隶肆掠,李自成也在山西与河南等地虎视眈眈,朝廷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效命,再说山海关的地位太过于重要,而驻守山海关的军士,几乎都是他吴三桂和祖大寿培养出来的,其他人根本无法有效指挥。
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,吴三桂下定了决心,一定要到京城去,一方面摸摸朝廷的意思,一方面也看看京城是什么局势。
六百余里地对于吴三桂来说不算什么,他率领的五百亲兵,同样是飞速,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关宁铁骑。
三月下旬,吴三桂抵达了京城。
路上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,而且还有昼伏夜行的味道,避免与后金鞑子的直接接触。
不过吴三桂还是得知了一个消息,后金鞑子在保定府一带已经驻扎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,一直都在休养生息,进攻的势头也缓下来,这个消息让吴三桂敏感的意识到,阿巴泰可能劫掠到了足够的钱财和人口,准备离开了。
进入京城,刚刚在官驿安顿下来,吴三桂就忙不迭的前往文渊阁去了,内阁次辅、兵部尚书杨嗣昌要见他。
杨嗣昌如今的权势,吴三桂是很清楚的,这是他必须要交结的人物,万万不能够得罪,否则后面没有好果子吃,吴三桂出任山海关总兵的时间还不长,没有能够彻底的完整的掌控整个的山海关,毕竟前任总兵是舅舅祖大寿,而且经过了松山之战的惨败,军士的士气也需要鼓舞,故而说这段时间吴三桂需要的就是时间,一旦他能够彻底掌控山海关了,就没有必要那么在乎他人的动作了。
匆匆来到紫禁城,早就有礼部的官员在皇城外等候了。
进入皇城的时候,吴三桂忽然有些眩晕,脸色也微微发白,他本来的意思,是想着抵达京城之后,住在官驿,顺便打探一下京城内部的情况,做好充足的准备,接下来面见皇上,或者是杨嗣昌大人,内心有底。
可现在这一切都没有实现,聪明之中就要面见杨嗣昌大人了。
是福不是祸,是祸躲不过,吴三桂也想不到那么多了。
杨嗣昌正在文渊阁等候。
吴三桂规规矩矩的行礼,等候杨嗣昌的教诲,可杨嗣昌没有说到什么要害的事情,就是询问了山海关的情况,包括有多少的军士、钱粮是否充足等等。
吴三桂非常小心的回答这些问题,杨嗣昌问到什么,他就回答什么,可谓是惜字如金,不愿意多说一个字。
杨嗣昌询问的速度不是很快,不过回答问题的吴三桂,额头上早就冒出了汗滴。
就在吴三桂尚在琢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,杨嗣昌会说些什么的时候,杨嗣昌突然结束了所有的交谈,让他在官驿耐心的等候皇上的召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