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2节(1 / 2)

吴夫人忙一推吴中宝:“还傻愣着干什么?你媳妇这只怕是吓着了,快跟着去安慰安慰去啊!”

真是愁人,咋生了这么个不开窍的呢?

吴中宝如梦初醒,忙跟着沈氏进去了,看沈氏合衣躺在炕上,背朝着外面,看背影瘦得让人心疼。

忍不住又自责又内疚,沈氏嫁给他,还真没过过好日子。

在石桥镇因为爹的原因,家里日子清苦,她还要绣花补贴。

到了赤城县,他要站稳脚跟,在外头几天几天不着急,家里也都靠沈氏操持,又还要帮王家妹子管理铺子,这些日子忙得,就算是穿着冬装,都能看出来瘦了。

想了想,从屋里出来,到灶屋去,给沈氏亲手做了一碗红糖卧鸡蛋,他记得娘曾经说过,这个对女人好。

端进了屋里,小声的道:“媳妇,起来喝点红糖鸡蛋水,暖暖身子——”

沈氏半天没动,吴中宝眼神黯淡了下去,将手里的碗放在了一旁的桌上,“那我放在桌上,我先出去,你早点起来喝了,冷了就不好——”

话还没说完,沈氏翻身而起,劈手夺过了碗,拿着调羹发狠的往嘴里塞,一边眼泪扑簌簌的就落在了碗里。

吴中宝一时又是惊喜,又是心疼,又是懊悔,搓着手:“媳妇,我做的红糖鸡蛋这么难吃?要不,你别吃了!”

心里还嘀咕着,不至于啊,他在吴老倌生病那几年,生火做饭,不说做的多好吃,可弄熟还是没问题的呀?

就难吃到这个地步?媳妇都吃哭了?

沈氏狠狠的道:“凭什么不吃?我要天天吃!你每天都给我做!”

“咿?哎!好好好,我天天给你做!只要你吃,我都做——”吴中宝先是一惊,然后大喜,语无伦次的连连点头。

别说媳妇只是要他做红糖鸡蛋,只要能搭理他,要他去做一桌席面出来,他也是乐意的!

看这个意思,媳妇是愿意原谅自己了?

吴中宝只觉得要高兴的跳起来,到底怕吓着了沈氏,死死按奈着。

在一旁守着沈氏吃完了红糖鸡蛋,又殷勤的接过碗,“你肯定累了,好好躺着歇息一会,晚饭做好了叫你!”

拿着空碗出来,瞅着院子里没人,乐颠颠的打了两个空翻,才将心底那股子喜悦给发泄了一点出来。

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要生了

吴夫人一直就注意着外头的动静,看吴中宝出来去厨房捣腾了一会子,端着碗进了屋,又看着他端着空碗美滋滋的出来,也忍不住脸上露出笑容来,这是儿媳妇有松动了?

悄悄的推门出来,给吴中宝使了个眼色,让他过去,小声的问:“你媳妇给你好脸色了?”

吴中宝乐滋滋的点头:“媳妇说了,她吃我做的红糖鸡蛋,让我天天给她做呢!”

别提多骄傲了!

吴夫人不忍直视自己的傻儿子,那一直提着的心,终于放了下来。

若是别家的婆婆,说不得就要寻不是了,儿子做红糖鸡蛋,都没想到自己这个娘呢,这岂不是不孝?

可对于吴夫人来说,只要儿子媳妇能放下心结,好好相处,别说做红糖鸡蛋了,只要供得起,燕窝都使得。

小两口和和气气的,等将来,到了地下,她也有脸见老爷子了。

因此只叮嘱吴中宝:“那你就说到做到,马场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,该回来就回来,这小夫妻还得天天见面不是?你看这快过年了,你天天都能回来,你媳妇是不是就给你好脸色看了?”

“中宝啊,娘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,以后这世上,也就你们小夫妻要相互扶持走一辈子,你得好好待人家知道不?你媳妇是个好孩子,当初你那样对她,咱们家落败,她也没嫌弃咱们家,嫁过来后,也是没有二心。”

“这样的好孩子,是咱们家亏欠她太多。以后不管你将来前程如何,娘只告诉你,做人要知道感恩!不知道感恩,岂不是连畜生都不如?若是你将来对她不好,不说你爹,就是娘,也要在下头托梦骂你!知道不?”

吴中宝都点头应了:“娘,你放心吧!儿子心里都清楚,以前是儿子混帐,如今我定会对媳妇一辈子好的!”

吴夫人这才放心了,“行了,娘看着你们和气,就放心了!回屋歇着去了,你洗了碗多陪陪你媳妇!”

说着甩手进屋里去了。

吴中宝嘿嘿笑着进了灶屋。

这一切都被沈氏透过窗缝看在了眼里,她深吸了一口气,定了定神,眼神里闪过一丝坚定。

过了些子,吴夫人上门来见张婆子,还没开口,就行了个大礼。

张婆子唬了一跳,忙将人扶着:“吴家妹子,你这是做啥?”

吴夫人拉着张婆子的手,感激得不得了:“张家姐姐,我们家真是多亏了你了!你们一家子都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啊!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才能感谢你们!”

一面说,一面抹眼泪的,好半张婆子才弄清楚。

沈氏回去后,应该是想通了,半夜里跟吴中宝闹了一宿,又是打又是哭又是闹得,将自己的委屈全说了出来。

吴中宝挨了打骂,不仅没发火,还越发的心虚气短,深觉自己对不住沈氏,委屈了她。

恨不得跪下来求她别哭了。

夫妻俩哭闹一场,把话说开了,倒是将僵局给打破了。

如今虽然还在孝期,可也是一比一甜蜜。

沈氏如今脸上也多了笑容,子也活泼了,再不像以前闷着委曲求全。

反而时不时就生气,或者跟吴中宝闹个别扭什么的,反倒勾得吴中宝心里眼里都是她,一都离不得。

不管在马场多晚都要赶回来,搂着沈氏才能睡。

眼看着小夫妻子过得蜜里调油一般,吴夫人心里乐开了话,这样下去,等出了孝期,没多久只怕家里就要添喜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