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文坛是非多(1 / 2)

民国大文豪 薪越 1322 字 1天前

林子轩准备把模拟过多次的计划付诸实施了,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补习英文。

作为在后世就讨厌英语,连四级都勉强及格的学渣来说,学习英语是非常痛苦的事情,这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抵触和反感。

为什么中国学校要把英语作为升学和毕业考核的科目?英语又不是中国人的母语。

外国人会把中文作为升学和毕业考核的科目么?

这是他一直想不通的问题。

好在穿越之后他有了一定的英文基础,有了在美国留学的经历,听力和一般的交流没有问题,接下来就是认真的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了。

这是他极为抵触的事情,所以他以前宁愿找人翻译小说,也不愿意自己学习英语。

现在他为了改变世界而学习英语,这个理由听起来有那么一点高大上的感觉。

林子轩让人从洋行购置了一台打字机,采购了纸张和油墨。

这些事情他没有出面,而是找旗下出版社的采购人员办理,理由他已经想好了,刚好他要向西方社会推广新文学丛书,这些书籍也是英文版。

郁达浮和赛珍珠的稿子他早已收到了,只有林羽堂的稿子到了十一月份才寄过来。

鲁讯的《呐喊》小说集在翻译上有不小的难度。

如何让西方人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习俗和状态,让西方人看出其中的批判性,这都是难题,如果直接按照字面翻译,西方人或许认为这是中国人生活的常态。

他们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看小说,而看不出其中作者深沉的悲哀和批判。

鲁讯小说的精髓就在于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这八个字。

所以,翻译不能那么的简洁,要把中国农村的大环境介绍一遍,这样有利于西方读者了解时代背景,大多数西方人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。

林子轩对每一本小说集都会写一篇前言或导读一样的文章。

用来介绍这本小说集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,相当于一篇文学评论,让西方读者明白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内涵。

这些文学评论自然不是他写出来的,而是参照了后世对于鲁讯和郁达浮等人的研究文章。

可以说是相当的深刻和有见地。

郁达浮看罢,写信给林子轩,认为林子轩是真正读懂他小说的人。

鲁讯回信说太过于赞誉了,他承受不起。

他对于林子轩所写的文学评论表示认可,尤其是林子轩用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来评价他的小说,更是觉得惭愧。

这八个字是鲁讯曾经评价英国诗人拜伦的词语。

1908年2月和3月鲁讯以令飞的笔名写了一篇《摩罗诗力说》,发表于《河南》杂志第二期和第三期上。

《河南》月刊是当时中国的日本留学生于1907年冬创办的一个反清爱国的革命刊物。

他在论文里这样写道:“重独立而爱自由,苟奴隶立其前,必衷悲而疾视,衷悲所以哀其不幸,疾视所以怒其不争……”

这是鲁讯说拜伦对他的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