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(2 / 2)

“臣亲自审问的,也用了几样刑罚,但始终一无所获。”周廷之颇为汗颜,他上任之后遇到棘手的案子不知凡几,但这一桩却是涉案人数最多,人员鱼龙混杂,却得不到一份有力口供的。

萧景泽沉吟了半晌,道:“既是如此,那明着便先不要查了,就将他们关在牢中晾着,朕倒要看看,是谁先熬得过谁。”

静待死亡的来临远远要比奔赴刑场来得痛苦的多,因为待在牢房之中的那些人,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,黑白无常的索命链何时就会缠到自己的脖子上。

巨大的恐惧永远比加诸在肉体上的疼痛要更让他们难以忍受,这是他初登帝位时,处置那些匈奴刺客时,靖国公教会给他的法子,在兵法上,又被称之为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
不过,还没等萧景泽的法子奏效,廷尉司的明察暗访终于又有了新的进展,而指证之人不是旁的,正是那一日在东市上被决明收下的小阿诚。

或许是在决明身边跟了一段时日,阿诚也学会了他师傅不动声色的那一套,小脸儿面无表情,将自己先前看到的情形说了出来。

“我们家住在平野里水井巷,和王大力家是背对背挨着的,那天晚上我起来撒尿,隔着一道墙听见有人在说话,他们大半夜的不睡觉肯定没干什么好事,我就爬到墙头去偷听。”到底是个孩子,阿诚说到这儿,有些羞窘地低下头,继续道:“他们说话声音很低,我爬上去的时候已经说得差不多了,我只听到一个男人说,让王大力多叫一些人,然后就拿出一个包袱给他,说事成之后必有重谢,那天晚上月亮很亮,王大力刚一打开那个包袱,我就看到全都是亮锃锃的银子,后来那个跟他说话的男人走了,王大力就把包袱给埋到自家后院的枣树下面了。”

阿诚说完这话还抿了抿嘴,他把这件事还告诉了他娘,准备趁着王大力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翻墙去他们家把那包银子挖出来,这样他们就不用靠他娘平日里缝缝补补,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来维持生活了。

可惜当时罗氏没同意,她一是怕王大力发现了报复,二是不愿儿子从小养成偷盗的恶习,阿诚是个极其听话的孩子,没有违逆他娘的意思,那包银子到如今还好好地藏在王大力家的后院中,被廷尉司的人一挖就挖了个正着。

足足三百两。

虽说长安大居不易,但三百两银子,已经足够一个普通人家三年的开销,王大力一口咬定这钱是他帮别人干活得到的报酬,但是像王大力这样游手好闲的混子,除非是卖命杀人的勾当,不然是不可能一下赚到这么多银两的。

周廷之看罢阿诚的供词,笑道:“这王大力明显是与什么人做了交易,去查查他与哪些人有过来往,这个小阿诚,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。”

王大力是个混子,平日里与他来往的多是下九流,查来查去,别说能拿出三百两银子的,就是家底,恐怕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。

线索无疑又断了。

周廷之无奈之下,又再度将阿诚找了来,让他好好想想,那天晚上和王大力在一起说话的人长得是什么模样。

阿诚摇摇头,那一晚月光虽然明亮,但那人却是戴着帽子,阿诚并没有看清他的长相,只知道他是比王大力高了一头,身形消瘦,说话文气。

可这样的人,在长安城比比皆是,想要找出来,可以说是大海捞针。

周廷之不是个容易气馁的人,他先是将那三百两银子找了根绳子挂在王大力的牢房外面,让他日日看得见摸不着,又命人带着小阿诚亲自寻访可疑之人,然后让他一一辨认。

这一辨,还真查到了些了不得的事儿。

汝阳县主这些天闭门不出,在府中专心反省,但她的管家却没有闲着,日日跑到廷尉司追问案情进展,刚巧有一日就撞到了正准备出门的周廷之和阿诚。

阿诚远远听到他和廷尉司的守门衙役说话,本就紧绷着的小脸,这会儿竟连眉头都皱起来了,像个小大人一般。

周廷之走了几步发现他没跟上来,回头问:“阿诚,是有什么事吗”

连日来的相处,这个小孩子既不抱怨苦累,也从来没有烦躁,让周廷之这样耐心细心的办案之人十分喜欢,不仅没有把他当成小孩子看,还很尊重他的想法。

阿诚指了指不远处的夏管家,不太确定地说:“我觉得他的声音跟那天晚上那个人有点儿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