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8章 惊天红丸案(2 / 2)

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715 字 4天前

无形中,李宏宇在官场和民间的威望升上了一个新的档次,李可灼一案成为了他仕途上的一个重要资历。

就在处决李可灼等人的行刑告示张贴的当天下午,内城西城一家开在僻静处的不起眼小杂货铺门前停下了一辆马车。

两名身穿便装、白净无须的男子从车里下来,一个是年轻人,另外一个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。

年轻男子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中年人进了杂货铺,在杂货铺里一名下人打扮的男子引领下径去了后院。

“公公,我家大人在里面。”到了后院一个房间前,领路的下人躬身向那名中年人说道。

“你在这里候着。”中年人交待了搀扶着他的年轻人一句后推门走了进去,声音有些尖细,是宫里的内侍,怪不得被称为“公公”。

“王总管,有失远迎!”一名穿着便装的中年人正皱着眉头在房间里品茶,见那名中年内侍进来后于是笑着起身相迎,拱手说道。

内廷中姓王的总管现在只有一个,那就是如今在内廷权势滔天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。

“刘大学士客气了。”王安笑着向那名便装中年人拱手回礼,而后两人互相谦让着落座,一边喝茶一边寒暄起了家常,气氛显得轻松融洽。

与王安一样,朝中的“刘大学士”的人也只有一个,那就是被泰昌帝新近提拔的内阁阁员、东阁大学士刘一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大明官场上能被尊称为大学士的人除了内阁阁员外,只有左、右春坊大学士,由此可见“大学士”在明朝官场的份量之重。

尤其在明朝的中后期,官场上的等级更加森严,要想成为大学士的话必须是翰林出身,否则没有资格担任大学士。

例如刘一燝就是以翰林检讨的身份被泰昌帝提拔为东阁大学士,并且有了礼部尚书的加衔。

“王总管,如今皇后趁着太子年少擅权,假以时日必将危及到我大明的正统,使得国无宁日,民不聊生。”

客套了一番后,刘一燝语峰一转,放下手里的茶杯忧心忡忡地望向了王安,“王总管身为大行皇帝身边的近侍,身居护卫太子之责,难道眼睁睁地看着皇后大权独揽,为祸大明?”

“不满大学士,杂家为此也是心焦不已,可皇后乃后宫之尊,杂家不过是一介奴才而已,连大人都无能为力,杂家又能做什么呢?”王安闻言苦笑了一声,叹了一口气后放下了手里的茶杯,显得无可奈何。

“王总管此言差矣,大明的天下姓‘朱’不姓‘李’,无论王总管还是本官都是朱家的臣子,岂可臣服外姓之人?”

刘一燝顿时摇了摇头,正色向王安说道,“昔日太祖皇帝建国时为了避免后宫乱政,特意定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,而今皇后以中旨干扰朝政,违背了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,我等身为臣下又岂可视若无睹!”

听到“祖制”二字,王安的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皱,明太祖不仅禁止后宫干政,而且也禁止宦官涉入朝廷事务,在宣德皇帝在皇宫设立学堂教授小内侍读书之前,宦官们通常都不识字。

因此,刘一燝提到后宫不得干政之时令王安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尴尬,虽然现在内廷已经崛起但却确实违背了明太祖的祖制。

当然了,宣德帝之所以会重用宦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,否则他岂会无缘无故地违背明太祖的祖制启用内侍。

宣德帝登基时,朝堂上那些跟随永乐皇帝靖难的文武重臣基本上都健在,面对这些资历深厚的臣子们宣德帝有些力不从心,再加上文官集团的强势崛起,使得宣德帝不得不想办法对其进行压制。

故而,宣德皇帝重用了内阁,对六部进行压制,同时又让司礼监牵制内阁,进而确保皇权的稳固,开创了明朝的“仁宣之治”。

“大学士所言甚是,皇后身为后宫之主本应治理后宫以解太子后顾之忧,而今却插手朝廷政务,挟太子以令天下。”

王安自然不会介怀刘一燝此时提及祖制一事,很显然刘一燝的目标是李皇后而不是他,因此他沉吟了一下后神色惋惜地说道,“倘若大行皇帝知晓此事必定痛心疾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