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节(1 / 2)

凤行 假面的盛宴 2350 字 6天前

“这么喜欢,你跟钺儿加把劲,也生一个。”

凤笙刚把十六皇子给奶娘,听到丽皇贵妃这这话,当即红了脸。

“母妃,我……”

凤笙嫁给魏王也有一年多了,平时和魏王行房的次数也不算少,正确的是极多。按理说这种频率早该怀上了,当初刚成亲那会儿,凤笙想起这事还有点不自在,后来想着魏王这么大的年纪,连个子嗣都没有,她不该那么自私,还是一切顺其自然,有了就生。

可之后一直没动静,魏王不说,凤笙也不好说什么,但心里也没少嘀咕。当然不是说魏王有问题,凤笙怕的是自己有问题,她猜测莫是那几年把自己糟践狠了,伤到身子了,才会一直没动静。

丽皇贵妃拍了拍她的手,道:“行吧,我知道你跟钺儿心里有数,我就不催你们了。”

凤笙看了她一眼,心里满腔的感激。

这事换做任何一个婆婆,恐怕都不会是这种态度,丽皇贵妃能这样已经算是极为不错了。

就为了这,凤笙回去的路上一直在嘀咕这个,看来真是要找个人来帮忙看看了。

*

寻常凤笙有个头疼脑热,都是从宫里叫御医来看,可这回凤笙觉得叫太医不大适合。

宫里太过复杂,太医院自然少不了也有派系,魏王每次叫的王太医是他放心可用的,但如果叫了王太医,这事就瞒不住了,必然会被魏王知道。

凤笙不想让魏王知道这事,弄得她好像很想怀个孩子似的,虽然她确实有点在意。

可如果不想让魏王知道,她几乎没什么人可以用,禹叔和刀七他们在江南,她身边也就一个知春知秋,看来只能找个医馆看看,能在京里开医馆的,医术都不会太差。

打定主意,凤笙就开始布置上了。

先以让知秋以帮她买东西为名,出去打听打听哪家医馆大方脉和妇人科看得好。就为了这事,把知秋和知春也吓得不轻,其实两个丫头早就在嘀咕这事,只是不敢当着凤笙提,现在凤笙主动提出来,她们心里也沉甸甸的,总怕莫真是凤笙有问题。

可现在说问题未免也太早了些,知秋得了凤笙的话,就计划找机会出去一趟,这事暂且就搁置下了。

知秋连着出去了几趟,出去时间长了不好,连着出去也不好,所以她花了差不多近半个月的时间,将京里的医馆都打听了一遍,还专门实地勘察过。

等她转头来给凤笙回话,凤笙已经忘了这茬事。

一听说知秋打听好了,凤笙心想早晚都有这么一回,就和知秋定下明天出府一趟的事。

说完了这个,凤笙想起有一会儿没见着知春了,就问知秋知春人呢?

知秋下意识道:“知春还没回来?”

话出口,她才发现说漏了嘴,忙掩饰道:“知春姐看我最近总往外面跑,怕我一个人辛苦,这两回都是她帮着我出去打听的,我以为她回来了。”

凤笙也没放在心上,又和知秋说了几句话,就让她下去歇着了。

现在凤笙身边光大丫鬟就有六个,除过知春知秋,还有冬梅几个,知秋也不担心凤笙没人侍候,就回了房。

还别说,她还真累了。

脱了衣裳,在床上躺下,快睡着的时候,有人推门进来了。

是知春。

知秋睁眼看了她一眼,道:“知春姐,方才王妃还在问你呢,你这两回是去干什么了,还要让我给你打掩护。”

“不是跟你说了,是去见我那个堂姐,上次你不也见过。”

与知秋不同,知春是有老子娘的,家里是方家的家生子,她家那一家子几乎都在方家当差,不过这个方家,不仅仅指凤笙这一支,这就造成了知春比知秋认识的人要多很多。

之前确实有个绍兴口音的丫头来找知春,说是知春一个拐着弯的亲戚,知秋和知春在京城人生地不熟,对她们有亲戚在此,凤笙是持支持态度的。以前知春出去见亲戚,凤笙也没说什么,这两回不知为何知春竟求着知秋帮她打掩护找借口出门。

也许是出去的太频繁了?

知秋这么想想,坏笑着调侃她:“你老实交代,是不是你那个堂姐帮你说人家了,我看这几回跑得那么勤,可不像是见堂姐这么简单。”

“你说什么呢!看我不打你的嘴。”知春的脸蹭地一红,对知秋不依不饶起来。

知秋笑着躲,但她看知春那样,似乎真是如此。不过她心里却是祝福的,毕竟知春的年纪也不小了。

“你也真是,保密功夫做得好,之前王妃问你几次,你都闷着头不说,现在倒自己找上了。”

知春的脸僵了一下,道:“都跟你说不是了,你别乱想。”

知秋只是笑,但那笑里的意思都能听明白。

*

抽了一天魏王要出门,他前脚离开王府,后脚凤笙也坐着马车离开了王府。

似乎真是买东西,凤笙去了布行、银楼、点心铺子,中间走累了,在一家茶楼前停下说喝会儿茶再走。

她带着知秋进了茶楼,过了会儿从茶楼的后门出去了,这茶楼旁边就有一家医馆,坐馆大夫是京中看大方脉和妇人科的圣手之一。

进了医馆,在外面坐了一会儿,才被人叫进去。

大夫是个老者,头发胡子都白了,凤笙进去后,他做了个手势,示意她在桌案前坐下。

知秋下意识从怀里掏出一方帕子,盖在凤笙手腕上,这大夫也没说什么,只是垂目把脉。

这期间连凤笙都没忍住将目光放在大夫的脸上,一来病人都有这个习惯,二来这大夫把脉的时间太长了,让人心生不祥之感。

“太太既找到老朽这儿,想必也清楚是哪方便可能有问题,老朽就不遮遮掩掩了。”

“您请讲。”